購買 穿越千餘年的信,情意猶新,世事浮沈中, 代你惆悵牽挂。 手帖:南朝歲月(平裝):2018520010964,店家為 樂天書城 | 樂天市場購物網 - 台灣 售價:253 我要購買 |
內容簡介美學大師 蔣勳 二○一○最新作品 十月隆重出版 【另有全彩印刷絨布硬封精裝本】 帶領您與諸帖素面相對 進入一千七百年前 看流雲舒卷,看積雪凝寒,看花開爛漫 也看見──最荒謬絕望的時代 最率性真實的人生 「手帖其實不是書法,手帖是洞澈生活的空靈明淨小品。」 這些「手帖」──文人間的書信便條,因為書法之美,流傳下來,成為後世臨摹寫字的「帖」。然而,「帖」更是同時具有「私密」、「隨性」卻又極為貼近「真實」、「率性」的文體。曖昧迷離、若即若離,構成讀「帖」時奇特的一種魅惑力量。 ●陸機《平復帖》●王羲之《十七帖》、《適得帖》、《遠宦帖》、《快雪時晴帖》、《寒切帖》、《嚴君平帖》、《漢時帖》、《成都城池帖》、《蜀都帖》、《鹽井帖》、《旃罽帖》、《藥草帖》、《上虞帖》、《服食帖》、《積雪凝寒帖》、《姨母帖》、《二謝帖》、《得示帖》、《喪亂帖》、《頻有哀禍帖》、《憂懸帖》、《兒女帖》、《妹至帖》、《執手帖》、《初月帖》、《衰老帖》、《轉佳帖》、《極寒帖》、《如常帖》、《得涼帖》、《蘭亭序》●王徽之《新月帖》●王獻之《中秋帖》、《廿九帖》、《奉對帖》●王薈《癤腫帖》●王慈《栢酒帖》●王珣《伯遠帖》●王志《一日無申帖》…………… 南朝畢竟過去了。美麗故事裡人物的灑脫自在隨大江東去,只有殘破漫漶的手帖紙帛上留著一點若有若無的記憶。 那是殘酷到無法想像的年代,那是嚎啕大哭的年代,那是人性被摧毀絕望無告的年代,痛到心被貫穿,痛到肝被貫穿,痛,卻無可奈何──正是王羲之的手帖裡重複用得最多的字──但在這樣的年代中,那些以「奈何」「奈何」手帖作為生活註腳、互通親友間平安聲息書信的南朝文人,卻還是可以「仰觀宇宙之大」,看流雲舒卷,看積雪凝寒,看花開爛漫。更重要的是,在他們充滿艱難、困頓、折辱、劇痛、磨難的生活境遇中,仍然努力地活出自我,更相信文化是長久可以傳承的理想,相信手寫的墨跡斑斑可以傳遞美的生命信念,並為「美」作最後的見證。 部分文字摘錄: ●後代的人一次一次臨摹南朝手帖,其實不完全是為了書法,而是紀念著一個時代曾經活出自我的人物。 ●「帖」是文人在亂世裡一些小小記憶,絹帛殘紙上墨蹟斑斑,好像要頃刻化煙塵而去,卻使人讀後心情難以「平復」。 ●讀「帖」的時候常對江左風流人物有嚮往;但是,大江東去,歷史的確對任何個人都一無惋惜眷戀。 ●大概也因為那不可言說的感傷,日積月累,形成南方文人性格裡一種揮之不去的「謔」的玩世不恭吧。 ●簡短的書信背後是慘絕人寰的時代悲劇,不能承擔的生命傷痛,以及反覆無盡的虛無幻滅。 ●殘破斑剝的紙上,墨痕如煙,筆勢線條從容自在,平實裡透露了雍容與優雅,可見王氏家族子弟最好的教養與品格。 ●一個家族,在這樣的亂世,仍然相信手寫的墨跡斑斑可以傳遞美的生命信念,彷彿是在為「美」作最後的見證。 ●我看《旃罽帖》,像秋日晴空一絲流雲,可牽可掛,可捲舒可伸展,也可以散到無影無蹤,只是記憶裡的一點執著。 ●養心殿這小小的暖閣裡的小小的「窩」,是真正乾隆自己的空間了。在簡單安靜的手帖旁邊,他才回來做自己了。 ●「靜佳眠」,像一根繞藤的鬚蔓,像一片無風中墜落的秋葉,像水波在土岸邊迴旋,像空氣裡一聲歎息的尾音。 ●「寒切」二字,草體流轉,像雪片在飄。映在日光裡,爛漫紛飛,像在心中飛揚迴盪不去的南朝的記憶。 ●東晉江左名士崇尚個人自由,書帖瀟灑自在,風行雨散,潤色開花,自有一種品格,是不能為權貴「題榜」的。 ●晉人真跡筆墨,線條收放間流暢灑脫,像正在綻放的花瓣;墨色在轉折處的濃淡變化與重疊,也如煙雲幻滅。 作者簡介譯者介紹 目錄蓴菜鱸魚───────代序 ●虱目魚腸 ●張翰 ●蓴菜羹、鱸魚膾 ●手帖 第一輯 平復帖 1 火箸畫灰──《平復帖》種種 ●啟功先生釋文 ●「佚名」書畫 ●右軍之前,元常之後 ●讀帖 ●禿筆賊毫,火箸畫灰 2 平復帖──陸機 3 陸機──「華亭鶴唳」 4 會稽雞 5 顧榮──「彥先」 6 賀循──彥先 7 晉人殘紙 8 鬼子敢爾 9 羊酪與蓴羹 第二輯 萬歲通天帖 萬歲通天(一):姨母帖 初月帖 ●姨母帖──哀痛摧剝 ●初月──卿佳不? 萬歲通天(二):癤腫帖 新月帖 ●癤腫 ●新月帖 ●雨濕熱,復何似? 萬歲通天(三):廿九帖 栢酒帖 一日無申帖 ●美,通過朝代興亡 ●王獻之《廿九帖》 ●王慈、王志 第三輯 十七帖 1 周撫 2 旃罽帖 3 三希堂 4 靜佳眠──適得帖 5 東籬 6 遠宦──救命 7 寒切 8 上虞謝安 9 王謝堂前 10 積雪凝寒 11 得示帖 12 奉對帖 13 榜書 14 伯遠帖 15 妹至 16 容止 17 執手 18 噉 19 平城京 20 大福 21 小津 22 花事 23 書空 24 永和九年 25 苦楝 26 聲明 27 蛇驚 28 智永 29 手帖───────跋 東坡《臨江仙》───────附錄 ●夜飲 ●東坡 ●鼻息雷鳴 ●此身 自序/導讀蓴菜鱸魚───────代序 南朝畢竟過去了,美麗故事裡人物的灑脫自在隨大江東去,只有殘破漫漶的手帖紙帛上留著一點若有若無的記憶。後代的人一次一次臨摹王羲之南朝手帖,其實不完全是為了書法,而是紀念著南方歲月,紀念著一個時代曾經活出自我的人物,懷念著他們在秋風裡想起的故鄉小吃吧。 虱目魚腸 ────小吃,比大餐深刻,留在身體裡,變成揮之不去的記憶,是可以讓人連官都不想做的。 做大官,常常就少了小吃的緣分。 剛從上海回來,想念起台南赤崁的虱目魚腸。 如果在台南過夜,通常一大早會到赤崁樓後面一家小店吃最新鮮的虱目魚腸。魚腸容易腥,稍不新鮮,就難入口。因此一大早,五、六點鐘,剛撈上來鮮活的虱目魚,才能吃魚腸。新剖的魚腸,經沸水一汆,即刻撈起,稍沾鹽醬,入口滑膩幼嫩,像清晨高山森林的空氣,潮潤有活潑氣味,吃過一次,就成為身體裡忘不掉的記憶。 唐代歐陽詢的《張翰帖》裡說到大家熟悉的一個人「張翰」──「因秋風起,思吳中菰菜鱸魚,因命駕而歸」。 張翰當時在北方作官,因為秋天,秋風吹起,想起南方故鄉的鱸魚蓴菜羹,因此辭了官職,回到了南方。 因為故鄉小吃,連官也不做了,張翰的掙扎比較大,我慶幸自己可以隨時去台南吃虱目魚腸。 「鱸魚蓴菜」因為張翰這一段故事成為文化符號,一千多年來,文人做官,一不開心就賦詩高唱「蓴菜鱸魚」。 辛棄疾的句子大家很熟:「休說臚魚堪膾,盡西風,季鷹歸未?」 季鷹是張翰的字,他幾乎變成漢文學裡退隱的共同救贖了。然而,私下裡,我寧願相信那一個秋天,張翰突然辭官回家,真的是因為太想念故鄉的小吃。 小吃,比大餐深刻,留在身體裡,變成揮之不去的記憶,是可以讓人連官都不想做的。做大官,常常就少了小吃的緣分。 張翰 ────他們的故事留在《世說新語》中,與南朝文人跌宕自負的「手帖」, 一同成為江南美麗又感傷的風景。 張翰出身吳地望族,他的父親張儼做過吳國的大鴻臚。吳國滅亡,江南許多舊朝的士紳期望跟新的西晉政權合作,紛紛北上求官,其中包含了陸機、陸雲、顧榮、賀循、張翰。他們的時代比王羲之稍早,他們的故事卻一一都成為後來南朝王羲之那一代文人的深刻心事。他們的故事留在《世說新語》中,與南朝文人跌宕自負的「手帖」, 一同成為江南美麗又感傷的風景。 我喜歡《世說新語》裡三段有關張翰的故事── 第一段是吳國滅亡不久,南方士族的賀循應西晉新政權徵召,北上洛陽擔任新職。賀循是浙江紹興人,北上時經過吳的金閶門,在船上偶然聽到極清亮的琴聲,賀循因此下船,認識了張翰,成為好朋友。 張翰問賀循:「要往哪裡去?」賀循說:「去洛陽擔任新職,路過這裡。」 張翰說:「吾亦有事北京。」當時南方人都把北方新政權的京城稱為「北京」。 張翰因此即刻搭了賀循的船一起去了京城,連家裡親人也沒有通知。 這一段故事收在《世說.任誕》一章,似乎是認為張翰跟賀循才初見面就上船走了,連家人也不通知,行為是有些放任怪誕吧。 張翰行為的放任怪誕更表現在他的第二段故事裡。 蓴菜羹、鱸魚膾 ────張翰的三段故事都像「手帖」,一帖一帖都是南朝歲月的美麗故事。 《世說.識鑒》一章記錄了張翰秋天想念家鄉小吃的故事。 當時北上的張翰已經在齊王司馬冏的幕府裡作幕僚,齊王位高權重,野心勃勃,正在權力鬥爭的核心。那一個秋天,張翰忽然「見秋風起,因思... 內容試閱第一輯 平復帖/選文一篇 1 火箸畫灰──《平復帖》種種 【我一方面閱讀諸家不同說法,但是晨起靜坐,還是與《平復帖》素面相見。細看那一張殘紙上墨痕斑剝,禿筆,沒有婉轉纖細的牽絲出鋒,沒有東晉王羲之書法的華麗秀美、飄逸神俊的璀璨光彩。但是《平復帖》頑強勁歛,有一種生命在劇痛中的糾纏扭曲,線條像廢棄鏽蝕的堡壘的鐵絲網,都是蒼苦荒涼的記憶。】 《平復帖》大概是這幾年在古文物領域被討論得最多的一件作品。 《平復帖》唐代就收入內府,宋代被定為是西晉陸機的真跡。北宋大書法家米芾曾經看過,用「火箸畫灰」四個字形容《平復帖》禿筆賊豪線條的蒼勁枯澀之美。宋徽宗有朱書題簽,「晉平原內史陸機士衡平復帖》,題簽下有雙龍小璽,四角有「政和」「宣龢」的押印。 《平復帖》在元代的收藏經過不十分清楚。明清時代曾經韓世能、韓逢禧父子、安儀周、梁清標等人收藏,綾邊隔水上都有收藏印記。董其昌在韓世能家看過,也留下跋尾的題識。 乾隆年間收入內府,後賜給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。清末再轉入恭王府,流傳到溥心畬手上,隔水上也有「溥心畬鑑定書畫珍藏印」。溥心畬為了籌親人喪葬費,轉手賣給張伯駒,一九五六年,張伯駒把《平復帖》捐出,收藏於北京故宮。 啟功先生釋文 ──── 一千年來定為陸機作品的《平復帖》似又重新需要釐清真正的作者, 或重新定位為晉代某一佚名文人的手跡了? 《平復帖》是漢代章草向晉代今草過渡的字體,古奧難懂,加上年久斑剝,字跡漫漶,很不容易辨認。啟功先生在六○年代釋讀了《平復帖》,雖然還有不同的看法,但目前已成為流傳最廣泛的釋文: 彥先羸瘵,恐難平復。往屬初病,慮不止此,此以為慶。 《平復帖》開頭一段釋讀比較沒有歧異。大概是說:「彥先」身體衰弱生病,恐怕很難痊癒。初得病時,沒有想到會並到這麼嚴重。 「彥先」是信上提到的一個人,自宋以來,也因為這兩個字,引出了陸機與《平復帖》的關係,因為陸機有好朋友名叫「彥先」。 麻煩的是,陸機親近的朋友中有兩個都叫「彥先」,一個是顧榮,顧彥先;另一個是賀循,賀彥先,都是同樣出身吳國士族,又同時與陸機在西晉作官的朋友。 其實繼續探索下去,陸機的朋友中可能還不只兩個「彥先」。徐邦達先生就認為「平復帖」裡的「彥先」是另一個叫「全彥先」的人。這一點早在《昭明文選.李善注》裡就已經提到。文選裡有陸機陸雲兄弟為「彥先」寫的〈贈婦詩〉,〈李善注〉指出這個「彥先」不是顧榮顧彥先,而是全彥先。 三個「彥先」使探索《平復帖》的線索更為複雜,各家說法不一,一時沒有定論,這幾年隨著《平復帖》二○○三年在北京展出,二○○五年在上海展出,討論的人更多。有人根本否定《平復帖》是陸機所書,大概也以為依據信裡「彥先」兩個字,斷定《平復帖》是陸機真跡,而「彥先」此人是哪一個「彥先」還不清楚,寧可存疑。 但是各派說法都同意《平復帖》是西晉人墨書真跡,的確比王羲之傳世摹本更具斷代上的重要性。《平復帖》還是穩坐「墨皇」「帖祖」的位置。 啟功先生對《平復帖》的釋讀目前是最廣泛被接受的。他解讀的「彥先羸瘵,恐難平復」,──因為彥先病重,身體衰弱,正與《晉書.賀循傳》裡描述的「賀彥先」的身體多... |
還有去各大拍賣網站RUTEN露天、YAHOO拍賣收集商品資料!網路價格隨時會調整,請以原網購平台資料為準!因為我自己也想要了解手帖:南朝歲月(平裝),所以到處尋找資訊做功課.PAULINE也請我幫忙收集該商品資料!google找一下有些人再熱烈討論手帖:南朝歲月(平裝). |
整理資訊大致有分享文、開箱文、試用文、評鑑文、推薦文、是否便宜、優缺點等資訊.網路價格隨時會調整,請以原網購平台資料為準!一直以來我都很相信KEN推荐的東西。包含更進一步圖文資訊的介紹!點擊圖片或文字可以進到更詳細購物推薦網站~google找一下有些人再熱烈討論手帖:南朝歲月(平裝). |
※其他推薦※
|
資料來源:樂天市場購物網
留言列表